學生時代讀《紅樓夢》,賈寶玉最常說 :「女孩兒未出嫁,是顆無價之寶珠;出了嫁,不知怎麼就變出許多的不好的毛病來,雖是顆珠子,卻沒有光彩寶色,是顆死珠了;再老了,更變的不是珠子,竟是魚眼睛了。分明一個人,怎麼變出三樣來?」
先聲明本人是很討厭賈寶玉這個角色的,當然也不會以這種「養尊處優的公子哥」 + 「粉味青少年」的話做標準,然而在我懷孕之後,確確實實感受到他人對於你本身的工作能力及可能性方面的認定,一落千丈! 好像孕婦 = 再也沒有任何能力與個人發展方面的可能性,只有胎兒與育兒相關的事情需要關注。講得更難聽一點,就是一個行動子宮的狀態。
我個人,覺得這是一個非常不公平而且自以為是的認定!
當然身體的變化與不適非常巨大,到了確實會影響體力和專注力持續時間的地步,然而我不懂這跟腦子有什麼關係?!如果不是孕婦,而是一個生病的人,世人會覺得他因為生病,就是一個廢人嗎?身體的不適過去之後,不是依然可以回復正常的生活嗎?我只是懷孕九個月,不是一生24小時都在懷孕好嗎?!
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職場與普遍的社會價值觀,對於孕婦或任何健康有狀況的人來說,是多麼的不友善!更往深處一點想,如果你不是「立即可用」的人力,你就等於「無用」。
「母親」只是一個人眾多身分中的一個,除了孩子與家庭之外,他仍然是一個獨立的人,有獨立思考的能力,有自我發展與實現的需求,與母親這個角色不相衝突,這是我的看法。當然我無法預知未來的日常生活將會碰到什麼樣的考驗,但除卻母親這個身分,誰沒有自己的考驗和難題?誰不需要花時間和力氣去克服?僅僅針對母親,實在是太荒謬而且不公平了。